儿童背带可以装多少装备?
儿童背带能装多少装备?
如果我们最近一直在谈论核战争的威胁,那么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下由此产生的一些二阶和三阶效应。
核打击总是伴随着电磁脉冲(EMP)。
如果在你离家数公里的时候EMP来袭——只有你和孩子,你会怎么办?你如何带着小孩安全回家?
今天我想花点时间向你展示一个你可以考虑的装备配置。
我认为这是一个可行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几乎任何父母都能适应——儿童背带。
儿童背带能装多少装备?
我从一个人手里买了一个Deuter品牌的背带,我在亚马逊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型号,但它和这个非常相似。
我认为在崩溃后(也就是EMP之后)坚持走公路是不安全的,所以只能徒步。
你也不能背着孩子走好几公里。
儿童背带确实是唯一能让你带着至少一些装备前进的方式。
网状袋
我只能在两个上部的网状袋里塞进一个鸭嘴杯和一个水瓶。
而且水瓶还得是小一点的。
大一点的放不住。
我觉得一个卷起来的Platypus(一种便携式水袋)会好用很多,但我只能用现有的东西。
不过,我觉得如果用一个登山扣来装更大的水瓶,效果会更好。
你的水太重要了,不能丢。
拉链前袋
这个袋子的主要问题是,你装得越满,下面的拉链袋能装的东西就越少。
我设法塞进去半袋湿巾和一件雨披。
不管别人怎么说,用树叶擦屁股是不能把人弄干净的。
如果你带着还在用尿布的孩子,你需要为长途跋涉回家(TLWH)准备湿巾。
上部拉链袋
我真的装不了多少东西进去。
我只塞进了一根引火棒和一包伞绳。
如果我再试试的话,可能还能塞一两个其他小物品。
下部拉链袋
这是你能装大部分物品的地方。
我也喜欢这个特定儿童背带的设计。
背包的重量分布很重要,你要把重物放在低处,靠近你的背部。
有些儿童背带在孩子头部上方有一个很大的“物品”袋。
这简直就是制造扭矩(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矩)。
Deuter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
我设法塞进去一顶我最近很喜欢的防水布,三块尿布,一套换洗衣物,一个打火石,一个Sawyer Mini包(一种便携式净水器),一个Altoids(一种薄荷糖品牌)罐装急救包和一个Altoids罐装生存包。
从照片上看可能不太清楚,但尿布下面的沃尔玛袋里装满了食物。
虽然不多,但足以支撑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
从食物方面来说,我可能直接塞进去一个MRE(自热军粮)会更好。
那会比我塞进去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热量更高,也更顶饱。
侧袋
这个袋子只有一个,我到后来才想起来。
我本可以塞进去几个奶嘴,也许还能塞进去一个苹果泥袋,但也就这些了。
我的儿童背带理念
我假设在TLWH时你已经穿上你的EDC(日常携带)装备了。
这就是为什么你没有看到任何刀具、手电筒或其他EDC装备。
虽然晚上有一点帐篷会比雨披提供更好的防风防雨保护,但儿童背带里没有空间放帐篷。
雨披就够了。
是的,你可以搭一个雨披庇护所,但我更喜欢用更大的雨披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防风防雨保护。
我应该塞进去一个紧急的铝箔睡袋的。
我当时急于打包这个装备包所以忘了。
我想这能让我们得出一个教训。
如果在相对和平的时候你都会忘记这些必需品,想象一下当你在离家6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所有人的车都坏掉的时候你会忘记什么。
如果你足够强壮的话,你也可以背着一个装满装备的行李袋。
不过那样你就得背着50多磅(约22.7千克)的重物徒步了。
你能承受得了吗?
真的没有什么空间能放任何烹饪工具。
你只能吃已经准备好的食物。
这就是为什么MRE在这里很完美。
我觉得我还能再塞进去两块尿布。
尿布永远都不会嫌多。
如果你的儿童背带没有腰带和胸带,那它就没什么价值。
你会非常难受。
最后,我觉得我可以很容易地把一条羊毛毯绑在上面。
增加的重量微乎其微,但这对孩子来说会是额外的保护层。
这是我能想到的在TLWH期间让孩子回家的最佳方式。
那你呢?有没有我上面没提到的其他工具可以考虑?帮助你的同胞吧:在评论区给出你的建议。
我们想知道你在想什么。
关于Aden
Aden Tate是TheOrganicPrepper.com和TheFrugalite.com的常驻撰稿人。
Aden经营着一个小型农场,在那里他饲养奶山羊、一头猪、蜜蜂、肉鸡、蛋鸡、种植西红柿、蘑菇和绿叶蔬菜。
Aden有三本已出版的书,《The Faithful Prepper》(《忠诚的生存狂》)、《The Prepper’s Guide to Post - Disaster Communications》(《生存狂的后灾难通讯指南》)和《Zombie Choices》(《僵尸选择》)。
你可以在Preppers’ Broadcasting Network(生存狂广播网)上找到他的播客《The Last American》(《最后的美国人》)。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child-carrier/
原文: https://s5.tttl.online/blog/17362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