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与癌症大开眼界:价值1246亿美元的产业

癌症背后的百亿产业:生存狂的警示

癌症治疗是一个价值1246亿人民币的庞大产业。

不要被媒体关于“癌症治愈”的炒作所迷惑。
实际上,那些有能力终结癌症的人并不想这么做,因为他们在癌症治疗的巨大商业利益中赚得盆满钵满,而普通患者却倾家荡产、饱受折磨并走向死亡。

永远不会有真正能彻底治愈癌症的药物上市,因为彻底根除这种疾病利润不够。
也不会有监管机构去保护消费者免受已知致癌物的侵害,因为这会阻断金钱的流入。
大量研究被掩盖,许多潜在的治愈方法被忽视和诋毁,因为在延续疾病中获利远比治愈疾病要多。
2012年,癌症治疗的花费高达1246亿美元,这简直就是血钱。

可怕的统计数据
仅仅是“癌症”这个词就能让最乐观的人脊背发凉。
可怕的是,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会患上这种可怕的疾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恶化。
这里有一些数据作为背景:近40%的美国人在一生中会患癌(来源略)。
2012年,美国有超过50万人死于癌症(来源略)。
2011年,癌症在西方世界是首要死因,在发展中国家是第二大死因(来源略)。
癌症是美国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来源略)。
这是一个近期才有的增长趋势,一百年前,患癌比例是1/33。
尽管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寻找“治愈方法”,但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癌症死亡人数将翻倍。
癌症正在被常态化,新闻里满是失去一只眼睛的婴儿照片、因化疗而脱发的可爱孩子照片,以及为了多活几年而切除身体器官的人的照片,但癌症绝不是正常的,它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研究人员知道哪些东西致癌,政府保护机构也知道,但他们没有采取措施限制市场上的这些毒素。

为何致癌?利益驱使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患癌的几率从3%上升到41%是怎么造成的呢?这是大型制药公司(Big Pharma)、大型农业公司(Big Agri)和大型商业公司(Big Business)兴起的结果。
他们通过制造我们日常接触的有毒物质来让美国人中毒从而牟利。

除非你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不接触人造物品、外界空气或者阳光,否则你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已知和疑似致癌物。
(可以查看这个列表了解美国常见的已知和疑似致癌物:[具体网址])统计数据表明,这些不同毒素在人体内的累积最终会导致很多人患癌。
首先,我们购买他们的有毒产品时制造商和“食品”生产商获利;然后我们生病患癌时医疗系统和制药公司获利。
仅药物每年就可能花费超过10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高昂的放疗、化疗和医生诊疗费。
在美国,癌症是治疗费用最昂贵的疾病(按人计算)。
(来源略)既然每年有955亿人民币花在癌症治疗上,那些从中获利的人又怎么会想预防癌症呢?他们在疾病的增加中有既得利益,根本没打算减少癌症病例。

别指望奥巴马医改
也别指望奥巴马医改能拯救癌症患者。
在这种政府控制的医疗体系下,预算会被严格执行,关于如何进行治疗以及支付哪些费用的决策不会由患者决定。
治疗、药物和资金会通过很多人所说的“死亡小组”严格分配。
而且奥巴马医改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覆盖60%的医疗费用(在扣除高额免赔额之后),药品费用则完全不涵盖。
如果你没有5万人民币或者更多的费用来支付自付部分,那你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尽管你已经每月按时支付了没什么价值的保费。

预防:唯一的防御手段
尽可能避免接触致癌物是防止成为“每三人中的一人”的最佳防御方法,但这并不容易。
而且,那些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的人会觉得你的做法很极端或者很傻。
基本上,在西方世界度过一天就像是穿过一个布满毒素和致癌物的通道。
大型制药公司、大型农业公司和大型商业公司通过毒害美国人来赚钱。

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接触,但要准备好很多人会觉得你的做法很极端。
很少有人会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去做研究来识别周围的危险,然后逆潮流而行去避免这些危险。
(来源略)由于我们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真空环境中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毒素。
不过,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日常接触毒物的风险(这个列表是根据《伟大的美国癌症集群》一文扩展而来,已得到《每日绵羊》的许可):
- 尽可能购买有机食品。
转基因作物和杀虫剂都是被证实的致癌物。

  • 在餐盘里装满色彩丰富的抗氧化食物。
    选择有机版本的浆果、多彩蔬菜、黑巧克力和咖啡等食物,它们富含强大的抗癌抗氧化剂,还能增强免疫系统抵御其他疾病的能力。

  • 避免食用加工食品。
    北美的许多添加剂和防腐剂在其他国家被禁止使用,正是因为它们存在健康风险。

  • 选择无毒炊具。
    不粘炊具含有特氟龙和全氟辛酸(PFOA),在加热不粘锅5分钟内就会释放有毒气体。
    一旦锅被刮花,有毒颗粒就会直接渗入你准备的食物中。
    铝制炊具也可能有毒。
    铸铁、陶瓷、玻璃和黏土都是更好的炊具选择。

  • 不要吸烟。

  • 适量饮酒。

  • 减少家中塑料的使用。
    双酚A(BPA)是一种石油化工塑料,是很多水瓶的主要成分,用于罐头食品的内壁涂层,也是很多可重复使用的食品容器的硬质材料组成部分,包括一些品牌的婴儿奶瓶。
    它们会将致癌的内分泌干扰物渗入食物中,尤其是食物温度较高时。
    尽量使用玻璃容器。

  • 选择不含石油化工产品的个人护理产品。
    很多化妆品和其他健康美容辅助用品含有石油化工产品,其副产物1,4 - 二噁烷是一种被证实的致癌物。
    美国环境保护署将二噁烷归类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加利福尼亚州法律认定二噁烷会致癌。
    动物研究表明,吸入其蒸气的健康风险最大。
    要避免以下成分:石蜡油、矿物油、甲苯、苯、苯氧乙醇、任何含聚乙二醇(PEG)的成分、任何以“eth”结尾的成分(这表明其生产需要环氧乙烷(一种石油化工产品),例如myreth、oleth、laureth、ceteareth)、任何含二乙醇胺(DEA)或乙醇胺(MEA)的成分、丁醇以及任何含“butyl”的词(如丁醇、丁基对羟基苯甲酸酯、丁烯二醇)、乙醇以及任何含“ethyl”的词(如乙醇、乙二醇、二氯乙烷、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乙基己基甘油)、任何含“propyl”的词(如异丙醇、丙二醇、丙醇、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甲醇以及任何含“methyl”的词(如甲醇、甲基对羟基苯甲酸酯、甲基纤维素)、香料或香精——95%用于香水的化学品来自石油。

  • 选择天然、可生物降解的食品级清洁产品。
    据Natural Pure Organics网站称,普通家庭最多含有25加仑的有毒物质,其中大部分在清洁产品中。
    使用这些清洁剂时,它们会残留在空气中和物体表面,当你吸入这些毒素或者通过皮肤吸收时,就会增加接触致癌物的风险。

  • 避免使用人工甜味剂。
    例如阿斯巴甜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在人体内会分解成甲醛。

  • 研究疫苗。
    很多疫苗含有甲醛和汞,这两种都是已知的致癌物。
    到两岁时,如果孩子接种了所有推荐疫苗,那么他或她所接受的汞量已经是所谓“安全限量”的2370倍(如果真有安全剂量的话)。
    一些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实际上可能会增加生殖系统患癌风险,并且还有其他不良影响。
    (来源略)更新:Healthline对 Gardisil疫苗可能导致癌症的说法提出异议。
    脊髓灰质炎疫苗最近也因为其含有的致癌成分而受到质疑。

  • 避免饮用自来水。
    如果你使用市政供水,饮用时就有可能摄入大量毒素。
    首先,会故意添加氟化钠,这是一种被标记为“对人类致命”的杀虫剂。
    不仅氟化物的摄入与癌症有关,还会降低智商、导致不育和动脉硬化。
    其次,添加的氯用于杀死可能让我们生病的细菌。
    不幸的是,据伊利诺伊大学遗传毒理学专家迈克尔·J·普列瓦(Dr. Michael J. Plewa)称,氯化水是致癌的。
    “饮用氯化饮用水的人患膀胱癌、胃癌、胰腺癌、肾癌、直肠癌以及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更高。

  • 保持健康的体重。
    肥胖与食管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癌、结肠癌、直肠癌、肾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和胆囊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 每天进行锻炼。

那些严格避免接触致癌物和毒素的人被贴上“疯狂”或者“歇斯底里”的标签。
我无数次看到人们对我拒绝参与危险事物翻白眼或者嘲笑。
不知为何,用自己不含双酚A的水瓶喝水被认为是“极端”的。
不带孩子去麦当劳或者不给他们吃热狗和薯片被认为是“残忍”的。
用天然无害的成分制作身体护理产品和清洁产品被认为是“愚蠢”的。
我认为故意摄入有毒成分才是“疯狂”的,把致癌物涂抹在身上或者在房子里喷洒致癌物才是“荒谬”的,给毫无抵抗力的孩子注射毒药或者把毒药放在漂亮的盘子里给他们吃才是“残忍”的。

永远不要忘记,底线就是利润。
别指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或者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会介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他们的目的是为大型企业服务,而不是为消费者服务。
癌症对制药公司和医疗行业来说意味着巨额利润,他们没有预防癌症的既得利益。
所以,也许将自己的身体交给大型制药公司和美国医学会(AMA),去填满他们本就鼓鼓的钱包,比采取步骤避免生病还要愚蠢一些。

这篇文章献给我生命中的一些亲爱的人,其中一位成功战胜了癌症,另一位正在勇敢抗争,不会轻易屈服……向SD和JS以及所有受癌症影响的人致以深深的爱。

一些补充阅读:
《癌症的答案》
《疫苗巫术》
《我们的化学生活》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making-a-killing-with-cancer-a-124-6-billion-dollar-industry/
原文: https://s5.tttl.online/blog/1736234329/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