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封锁能拯救生命吗?或者他们正在摧毁它们?

标题:封锁措施是救命还是夺命?

大多数人都认为,疫情以及政府强制的封锁措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急剧恶化。
一个健康的人被限制在家中,几乎没有人接触,其心理健康很可能会遭受严重压力。

虽然这种病毒对大多数人群来说致死率较低,但封锁措施却可能让各个年龄段的人走向崩溃边缘。

这篇文章并非是要批评那些选择自我隔离或者戴口罩的人,只是探讨强制命令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并且是基于同行评审研究和公开可获取的统计数据。

美国是否即将迎来又一次封锁?在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近修订了针对接种疫苗人群的指南之后,全国许多地方和州政府重新实施了口罩令以及对许多美国人的限制措施。
那么,封锁措施很快会随之而来吗?

政治家米奇·麦康奈尔警告说:“这些疫苗需要尽快接种到每个人的手臂上,否则我们在秋天将会回到我们不想看到的、去年经历过的那种情况。
”[来源]

那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对很多人来说,那就是封锁状态。
如果说封锁措施第一次那么有效的话,为什么我们现在又要回到这样的政策上来呢?封锁政策是对人类自由的公然侵犯,违背了美国宪法,也违背了作为一个美国人所代表的意义。
如果说封锁和戴口罩有效的话,为什么还需要这些强制命令呢?

我们有大型元分析表明,口罩不起作用,而且在许多地方,在实施口罩令之后确诊案例反而上升了。
以下是一些关于口罩的事实:
- 普通人戴的布口罩(大多数人戴的都是这种),颗粒穿透率达97%。

  • 外科口罩颗粒穿透率为44%。
    [来源]
    唯一被科学证明能够抵御新冠病毒的是正确佩戴和使用的N95口罩,而很少有非医疗专业人员拥有这种口罩。

结果是,大约三分之一的医院工作人员报告长时间使用N95口罩后会出现头痛症状。
[来源]

尽管自2020年4月以来几乎所有人都有戴口罩的合规性,并且美国有一些最严格的封锁规定,但到了2020年8月,夏威夷州的病例数相比前一个月大约增加了700%。

更新:要查看那些表明口罩既有作用又没作用的研究列表,请看文章末尾。

2020年9月11日,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显示,在7月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85%要么在公共场合总是戴口罩,要么在感染前两周经常戴口罩。
报告还显示,超过70%的感染者表示一直戴口罩,而只有3.9%的新冠检测阳性者表示从不戴口罩。

此外,为了保持一致性,难道不应该禁止汽车出行吗?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截至2021年7月14日,那一周有288例所谓的新冠病毒致死病例。
然而,在5月28 - 31日的四天内,国家安全委员会预测将有415人会死于汽车事故。

为什么我们对一个群体的关注比对另一个群体更多呢?按照新冠逻辑,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大规模路障、禁止所有车辆、大幅降低限速和限制行驶里程似乎是合理的,不是吗?

困惑吗?其他人也一样。
现在像洛杉矶这样的县成为美国第一个重新实施口罩令的主要县。
洛杉矶在新冠决策上已经有反复无常的历史,现在又一次,县官员们在拿他们选民的信任开玩笑。

人们,不管是否接种疫苗,现在都必须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戴口罩。
许多商家要求顾客遵守规定,也有很多人不遵守。
看起来好像不遵守规定的人占了上风。
警长亚历克斯·维拉纽瓦公开表示,他不会让警员去执行口罩令,他指出这样的命令没有科学依据并且是浪费警力资源。

如果没有执行者,那还剩下什么呢?

一个建议。

澳大利亚民众被迫重新进入封锁状态,并且限制更加严格。

尽管澳大利亚的感染和死亡人数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截至7月20日,澳大利亚近一半的人口又重新进入封锁状态。
现在悉尼处于延长封锁之下,病例数持续上升,墨尔本正处于其第五次封锁的第二周。
最近这些严格执行封锁措施的情况激起了民众愤怒,引发了反封锁示威活动。

尽管封锁措施似乎并没有减少感染人数,新南威尔士州警方招募了300名军事人员来执行封锁措施。
澳大利亚当局最近在悉尼实施了更严厉的限制措施,强迫人们外出时戴口罩并且不得离家超过3公里(约4.8公里)。

在昆士兰州,民众甚至不被允许到阳台上,他们还被要求为了抗击新冠把阳台封起来。
昆士兰州首席卫生官员珍妮特·杨发布命令,要求提供已经这么做的照片证明。
现在,居民们就像基层的秘密警察一样,拍摄并举报那些拒绝遵守规定的公民。

仅仅因为有一个人在医院生病,最近就有214人被强制隔离。
这种强制隔离发生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自去年以来那里仅有4人被诊断出感染新冠后死亡。

心理健康现在是澳大利亚民众最担心的问题。

普华永道(PwC)最近的《行动回报报告2021》显示,四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现在正与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
用于该报告的2021年2月进行的调查显示,对心理健康的担忧现在已经超过了对严峻经济状况的担忧。

格拉坦研究所的另一份报告的作者说:“我们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绝开来,并且我们经常被封锁以控制疫情爆发。
”他们还说,虽然他们觉得不能放弃对新冠疫情的强硬措施,“但我们不能无限期地把自己封闭在澳大利亚堡垒之内,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绝,并且时不时地与彼此隔绝。
”[来源]

总体而言,这些以及其他报告的结果显示,五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正在经历与疫情直接相关的高水平焦虑和压力。
随着新冠疫情继续对澳大利亚民众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政府宣布了一项17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8500万元)的健康支持计划来帮助那些受影响最严重的人。

如果有人还不确定……
如果可能有的读者仍然不确定疫情及其封锁措施是否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可能对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请观看下面的视频,这是一个关于这对小企业主产生影响的真实生活概述。
[来源]

墨尔本摄影师:卡莉·索德斯特罗姆

(此处省略视频相关内容)

封锁措施对美国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
一份综合多项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探讨了疫情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自2019年末首次爆发以来,新冠疫情已经深刻影响了全球社会。
除了感染新冠带来的负面健康后果之外,严格的隔离和封锁措施还扰乱了社交网络并摧毁了全球经济。
因此,人们越来越担心疫情对普通民众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损害。
[来源]

许多被审查的研究还显示,抑郁和焦虑症的患病率增加、自杀风险、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和失眠等情况增多。

封锁期间导致压力和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隔离时长:较长的隔离时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回避行为和愤怒有关。
超过十天的隔离显示出明显更高的PTSD症状。

  • 感染恐惧:八项研究中的参与者报告了对自身健康或者感染他人的恐惧。

  • 挫折和无聊:被限制行动、失去日常习惯以及与他人减少社交和身体接触都是促成因素。

  • 物资不足:缺乏基本物资(食物、水、住宿)并且无法获得常规医疗护理和药品。

  • 信息不足:公共卫生部门的信息不佳、对隔离目的的困惑以及卫生和政府官员缺乏透明度常常是主要担忧。
    [来源]

当然,也不要忘记一个事实,那就是封锁措施虽然支撑了大型企业,但却摧毁了众多小企业并且让许多美国人的个人财务状况遭受重创。

我们对孩子们做了什么?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研究显示,戴口罩的孩子吸入的二氧化碳量是安全水平的6倍。

儿童健康防御组织揭示的研究表明,68%的孩子戴口罩后会出现副作用。
副作用包括:
- 易怒
- 头痛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悲伤
- 不愿上学
- 不适
- 学习能力受损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你意识到在英国上一年因新冠死亡的儿童数量是自杀儿童数量的五分之一时。

一群医生签署了《大巴灵顿宣言》,称当前的政策很荒谬。
神经学家说缺氧会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并且儿童抑郁症发病率飙升。

经过一年半之后,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终于放弃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协议。

一年半以来,世界各地的顶尖病毒学家、医生和医护人员一直声称PCR检测不准确、过于敏感并且没有检测出它应该检测的东西。
许多人因此被称为阴谋论者,面临职业警告、耻辱甚至失业。

尽管如此,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终还是放弃了PCR检测协议。

大量公共政策因为PCR检测结果而直接影响了许多人。
也许有人因此失去了工作或者被迫失业。
另一个人的孩子不被允许上学。
某人的父亲躺在医院里奄奄一息,却没人被允许去看望他。

为什么?
是因为病例数飙升吗?不。
实际情况是错误的PCR检测导致数字虚高。
不信?纽约、马萨诸塞州和内华达州的三个数据集分析得出结论:“高达90%的检测阳性者并没有携带病毒。
”[来源]

全国范围内孩子们不能上学。
报告称孩子们必须待在家里以确保他们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因为他们是感染源。
然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48000名儿童进行了研究。

结果呢?
健康的儿童中新冠死亡人数为零。

随着美国新冠病例数上升,死亡人数却相对平稳。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新冠数据追踪器每日更新,你可以在这里查看追踪美国新冠病例数、死亡人数和趋势的地图和图表。
还有一个每周综述总结了每周的研究结果。
截至2021年7月23日的数据显示:
- 虽然过去三周美国平均冠状病毒病例数上升了322%,但死亡人数仅上升了27%。

  • 自6月25日以来,平均与病毒相关的死亡人数一直低于300人,显示出疫苗的有效性。

  • 大多数州报告的死亡率处于历史低位,每10万人中死亡率低于1.0人。

你可以在这里查看每个州的详细数据图表。

你有什么想法?
新的口罩令和封锁措施有必要吗?它们曾经有必要吗?你是否因为新冠失去了亲人,如果是,这是否改变了你对这些命令的看法?让我们在下面的评论区(请文明发言)讨论一下。

口罩研究 - 它们不起作用: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20年5月发表的一项关于流感大流行的元研究表明,口罩没有效果,无论是作为个人防护装备还是作为源头控制。
[来源]
-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9月对十项针对流感样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审查发现,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益处。
[来源]
- 丹麦一项有6000名参与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于《内科学年鉴》2020年11月,发现高质量的医用口罩对社区环境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 - CoV - 2)感染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效果。
[来源]
- 一项近8000名参与者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发表于2020年10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发现口罩“似乎对实验室确诊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以及临床呼吸道感染都没有效果”。
[来源]
- 欧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21年2月的审查发现,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支持口罩的使用,并且只是基于“预防原则”建议使用。
[来源]
- 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0年7月的审查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口罩对病毒感染或传播有效。
[来源]
- 《科克伦评论》2020年11月的一项审查发现,口罩既没有减少普通人群也没有减少医护人员的流感样疾病(ILI)病例。
[来源]
- 《国际公共卫生研究杂志》2021年8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的口罩令或使用与新冠传播减少之间没有关联”。
[来源]
- 西班牙一项大型学校研究,发表于2022年3月,发现“学校的口罩令与较低的SARS - CoV - 2发病率或传播没有关联”。
[来源]
-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2020年5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得出结论,口罩“几乎没有什么保护作用(如果有的话)”。
[来源]
- 《英国医学杂志》(BMJ Open)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布口罩有97%的颗粒穿透率,并且可能因为保持水分或者重复使用而增加感染风险。
[来源]
- 德国一位病毒学、流行病学和卫生学教授2020年8月的综述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口罩有效,并且公众不正确地日常使用口罩实际上可能会导致感染增加。
[来源]

口罩研究 - 它们起作用:
- 《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委托的元研究声称,口罩可将感染风险降低80%,但研究主要考虑的是医院环境中的N95呼吸器,而非社区环境中的布口罩,并且证据的强度被报告为“低”,专家发现研究存在众多缺陷。
多伦多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彼得·朱尼教授称世界卫生组织的这项研究“基本上是无用的”。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声称,口罩使三个全球热点地区(包括纽约市)的感染人数减少,但该研究没有考虑到感染的自然减少和其他同时进行的措施。
    这项研究漏洞百出,以至于40多名科学家建议撤回该研究。

  • 一项美国研究声称,实行口罩令的美国县的新冠感染率和住院率较低,但作者不得不撤回他们的研究,因为在研究发表后不久,许多这样的县的感染和住院人数都增加了。

  • 在孟加拉国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声称,外科口罩(而非布口罩)使“有症状的SARS - CoV - 2感染”减少了0.08%(绝对风险降低),并且只针对50岁以上人群。
    但随后统计学家对该研究的重新分析发现,实际上根本没有益处。
    一位评论员称,孟加拉国的这项研究设计得如此糟糕,“甚至在开始之前就结束了”。

  • 德国的一项研究声称,德国城市强制戴口罩的引入导致了感染人数的显著减少。
    但数据并不支持这一说法:在一些城市没有变化,在另一些城市减少,在其他城市增加(见下方图表)。
    耶拿市是个“例外”,只是因为它同时引入了德国最严格的隔离规则,但研究并未提及这一点。

  • 牛津大学的一份综述声称,口罩是有效的,但它基于的是关于SARS - 1的研究并且是在医疗环境中的,而非社区环境。

  • “全民口罩”游说团体成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份综述声称,口罩作为社区气溶胶传播的源头控制是有效的,但该综述没有提供支持这一说法的现实世界证据。

  • 《自然通讯》杂志2021年6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声称,口罩将感染风险降低了62%,但该研究依赖于自我报告的在线调查结果和各种建模假设,而非实际测量数据。

  • 《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元研究声称,口罩使感染人数减少了53%,但该元研究基于的是七项低质量的观察性研究。
    作为回应,《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社论承认“缺乏良好的研究”并且结果不合理。

  • 德国的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声称,N95/FFP2口罩对冠状病毒感染非常有效,但该研究仅由一个数学模型组成,没有任何现实世界或实验室数据。

关于作者
杰夫·汤普森是一个热爱钓鱼的人,他喜欢在海上划船时阅读。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are-lockdowns-saving-lives-or-are-they-destroying-them/
原文: https://s5.tttl.online/blog/1736236123/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