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我们都是拜登政府新的犯罪前监视计划的目标

拜登政府新“预犯罪”监控计划:我们都是目标

拜登政府近期宣布建立了一个本质上属于“预犯罪”的监控计划。
对于那些关注公民权利的人来说,这并不意外,我们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情况。

这个计划声称要打击“暴力国内极端主义”和“暴力白人至上主义”。

(这么多年来一直指责穆斯林,其实就是为了让愚蠢的白人放弃自己的权利,从而重新对他们启用监控和警察国家。

那么谁在负责这个“预犯罪”监控计划呢?

这个新的“预犯罪”办公室叫预防项目与合作中心(CP3),由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管理。
不过,约翰·W·怀特黑德指出,DHS“臭名昭著”,比如:使警察和特警队军事化;监视活动人士、持不同政见者和退伍军人;囤积弹药;分发车牌读取器;签订建造拘留营的合同;用嗅探器设备追踪手机;在美国城市进行军事演习和封锁;将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作为先锋;使用全身扫描仪进行虚拟裸体搜查;设立软目标检查站;指示政府工作人员监视美国人;利用融合中心建立广泛的监视网络;进行无视宪法的边境管制搜查;资助全市范围的监控摄像头;使用无人机和其他间谍机器人。

这听起来很像《少数派报告》中的情节,对吧?

说起公民权利,还有什么公民权利呢?CP3承诺以“符合隐私保护、公民权利、公民自由和其他适用法律的方式”来打击某些类型的暴力。
但没人真的相信这种说法,因为现在几乎没有隐私保护、公民自由或者适用的法律了。
如果有的话,DHS就不会总是违反它们。

乔,你说的不是课后监控计划吗?

从DHS网站来看:CP3将取代针对性暴力与恐怖主义预防办公室,同时确保DHS的努力基于一种利用行为威胁评估和管理工具并且解决可能导致暴力激进化早期风险因素的暴力预防方法。

而你以为乔说的“暴力预防计划”是指课后项目或者,你知道的,工作岗位。
不,他指的是由正在吞噬第四修正案和其他权利法案的火焰提供动力的极权监控计划。

DHS还宣布在情报与分析办公室(I&A)设立一个专门的国内恐怖主义分支。
这个分支将:“确保DHS发展出为应对国内恐怖主义和针对性暴力威胁所需的、可靠的、及时的情报的专业能力。

这个新分支与2021年提出的《国内恐怖主义预防法案》(DTPA)很契合。
这个法案本质上是将言论、表达和思想定罪。
它比“取消文化”更进一步,几乎将不受欢迎的观点列为非法。
这个法案将授权美国的情报、执法甚至军事部门镇压持有特定信仰体系和意识形态的个人。

欢迎来到1984年,一个充满虚假人物的《美丽新世界》。

正如约翰·W·怀特黑德所写:转眼间,普通美国人会因为从事触发政府“预犯罪”传感器的合法行为而被标记为国内极端分子。

当然,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我们都会成为目标。

在这样的怀疑社会中,举证责任被颠倒,即假定有罪,必须证明无辜。

这是美国警察国家对乔治·奥威尔、阿道司·赫胥黎和菲利普·K·迪克所预示的反乌托邦恐怖的一种诠释,全部打包成一个压迫性的“预犯罪”和“预思想犯罪”的套餐。

而且,运行监控国家的技客们在监视你说什么、读什么、写什么、去哪里、花多少钱、支持谁以及与谁通信时甚至都不用费力。

现在电脑就能做在社交媒体、互联网、短信和电话中搜索的繁琐工作。
所有潜在的反政府言论都会被仔细记录、存档并保存起来,以便将来在政府选定的时间和地点用来对付你。

使用手机?你就是目标。
开车?你就是目标。

我强烈建议你阅读怀特黑德的文章《在美国政府的新‘预犯罪’计划下我们都会被盯上》。

看看哪些行为已经会让你成为目标:

在电话或网络上使用像“圣战、脏弹、农业恐怖主义、特警、封锁、警察、云、食物中毒、猪肉、流感、智能、地铁、取消、家族、飓风、海盗、延误、风暴、火灾、森林、洪水、冰、雪、蠕虫、帮助、社交媒体或警告”这样的“触发词”;

使用手机(政府和它的企业“合作伙伴”反正会监听并存储你所有的通话内容);

开车——你正在被追踪(除非你有一辆旧车),而且你知道的方式不止一种;

参加政治集会;

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任何观点;

服兵役(参见“警惕鹰行动”);

不同意执法人员;

打电话请病假;

跛行或口吃;

看起来困惑或紧张、坐立不安、吹口哨或者气味难闻;

让自己在公共场合拿着或挥舞玩具枪或者任何类似枪支的东西被看到;

盯着警察看;

看起来支持拥枪、自由或者反政府;

上公立学校(尤其是不上学的情况);

公开反对暴政;

仅仅活着就让我们都成为目标。

在现代警察国家,你不需要是罪犯、持不同政见者或者活动人士就会被监视、逮捕(可能还会遭受酷刑)。
你只需要存在就可以了。

关于罗伯特:

罗伯特·惠勒已经默默研究世界事件二十年了。
在目睹了非政府组织全球网络以及它们在多个不同国家策划的几场“革命”之后,惠勒开始通过这些视角分析当前事件。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pre-crime-surveillance-program/
原文: https://s5.tttl.online/blog/1736258408/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