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反应过度了?”女性如何判断某人是否真的是威胁
女性如何判断某人是否构成真正威胁
在社交媒体群组中,有读者询问如何应对某个气势汹汹闯入自己地盘的人。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方法。
我从过去几年参加的各种课程以及大量阅读暴力相关书籍中获取了这些信息。
其中,罗里·米勒(Rory Miller)和塔米·麦克拉肯(Tammy McCracken)的教导对我影响尤其大。
(塔米开设的降低冲突课程非常值得参加,如果有机会当面跟她学习,一定要去,物超所值。
)
我不是暴力方面的专家,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是分享自己多次成功运用过的经验。
还有很多其他的缓和冲突的方法,这里提到的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实际遭遇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自己的判断。
我希望能提供一种简单的判断某人是否为威胁并保障自身安全的方法。
虽然我是从女性视角来写这篇文章,但任何在与可能具有攻击性的人打交道时感到脆弱或不安全的人都适用。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并且提前在脑海里设想各种场景,考虑紧张情况下自己该说什么,并且反复练习直到感觉自然。
一、边界设定也是一种测试
当你被某人接近并且内心有那种不安的警觉感时,该怎么办呢?这确实很难处理,毕竟每种情况都不一样。
我们很容易怀疑自己的直觉,因为我们都想感觉安全,并且觉得和自己互动的人没问题,同时也不想显得无礼。
但这可能是个致命错误,因为掠夺者会察觉到你的不确定和想要礼貌相待的想法,然后利用这些来对付你。
塔米教导的一种方法是利用边界设定进行测试。
如果你遇到让你感觉不安的人接近你,你需要设定边界。
这不仅能让你处于更自信的状态,还能测试对方的意图,目标就是让自己摆脱不舒服的状况。
例如,有个提问者在自家院子倒垃圾时,一个陌生人冲进来,大声抱怨她的租客开车的事。
她可以说:“我理解你很生气,但你闯进我的地盘对我大喊大叫,这让我很不舒服,我希望你后退一步。
”这个陈述既不粗鲁也不挑衅,承认了他的愤怒,同时指出了两个事实:自己不舒服以及他在大喊大叫,还给了对方一个明确的行动选择,以便双方达成更好的理解。
这里要说的话应该是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
那这个测试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如果他只是个单纯生气的好人,他会因为吓到她或者让她不舒服而感到愧疚,情况往往会迅速缓和,他可能会道歉、后退并且做出安抚的手势。
正派的男人不想到处让女人害怕自己。
如果他愤怒到失去理智,可能会说:“我不在乎你的感受,我很愤怒!”这时候她就应该开始把他当作潜在威胁了,因为愤怒的人容易做傻事,不过此时还不能完全确定他就是威胁,只是增加了她的怀疑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把手放在枪上(但可能不会把枪拿出来),并且与他拉开足够的距离,以便我能拔枪射击,还会把垃圾桶放在中间作为屏障。
如果能进屋锁门,我会马上这么做;如果不能,就继续尝试用言语缓和局势。
如果他真的是威胁,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当他听到你说不舒服时,可能还会变本加厉地威胁你。
掠夺者还可能试图讨好你,一边靠近一边说:“哦,别担心我。
”这时候你就应该完全确定他是威胁并且要准备自卫了。
此时我会后退一步并且拔枪,根据所在州的法律,我可能不会直接指向他,而是指向地面,但会双手握枪,随时准备在他下一步动作时举起来瞄准。
你要尽快脱离这种状况,比如锁车、去更热闹的地方或者进屋锁门。
如果没带武器,可以通过大喊救命(或者喊“着火了”)、按汽车喇叭或者触发个人警报器来引起他人注意。
对话可能还有后续。
梅娅·索德霍尔姆(Maija Soderholm)指出,接下来听到的话可能会很粗鲁无礼,即使威胁很小。
潜在威胁者可能不喜欢自己被指出做法不对,可能会说:“你到底在说什么?!你觉得我是威胁?你们这些人总是这样。
”这时候我会拉开距离,进入更好的防御位置,并且也可以准备一个回应:“对不起,先生,事实就是这样,没有冒犯的意思,但你得后退。
”
二、可以设定哪些边界
我用这种基本场景在很多次感觉需要测试对方是否为威胁的情况下进行过互动。
九成情况下,对方会马上后退,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人带来的感觉。
剩下的一成情况,我能更确定自己的行动,因为我已经测试过对方,证明自己不是“大惊小怪”。
还有一些可以设定的边界陈述句,比如:
- 离我的车远点。
-
你需要离开我的地盘(或者店铺)。
-
后退两步,你进入了我的私人空间。
-
松开我的手。
-
我不想在这里跟你说话。
刚开始这么做可能会有困难,特别是如果从小被教导要礼貌优雅的话。
但成功使用几次后就会容易很多。
就像前几天晚上天黑后我在公寓区遛狗的时候,我按照平常的路线走,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一个男人从另一个公寓冲出来对着我们大喊:“狗!!!”我的狗和我一样没被吓到,还对着他叫。
我就对他说:“我需要你后退几步,你在靠近我的狗并且让我不舒服。
”他态度不好,明显喝醉了,还骂了我几句,但他还是后退了,所以边界设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三、在不舒服状况下的目标
在危险情况下,目标就是“不要身处其中”。
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如果在自家院子遇到三个让自己不舒服的男人,目标就是进屋;在公园遇到攻击性的人,目标就是远离这个人到达安全的人群中。
所有的行动都应该朝着这个目标进行,并且要记住,不要朝着更危险的地方跑,而是要朝着更安全的地方去,比如拥挤的餐厅、等红灯的警车或者一群人所在的地方。
四、使用枪支作为威慑
很多人谈论用枪作为威慑。
部分来说这是正确的,枪支对一些掠夺者确实有威慑作用。
在我之前提到的农场事件中,看到我的枪后,三个男人就觉得我和女儿不是他们原本以为的容易得手的目标。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没有使用枪支的想法,那可能无法威慑任何人。
如果还没有在心理上准备好使用枪支就不要拿出来,因为到时候必须使用时不能犹豫。
如果威胁者反而冲向你试图缴械,你必须使用武器,不能在危及生命的时候还在纠结道德问题。
你必须确信自己能扣动扳机,否则真正的掠夺者能从你的眼睛里看出来。
五、边界并不“粗鲁”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要礼貌,不要让别人难受的观念,这导致很多人觉得边界是“粗鲁”的。
其实不是,如果有人把边界当作粗鲁,那可能是他自己需要改进礼貌问题。
虽然小时候可能确实是这样,但我们不需要把这个观念传给孩子。
教会孩子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边界非常重要。
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家庭强迫孩子去拥抱很久没见的叔叔或者让老姑婆亲吻,这实际上是在让孩子忽视自己的警觉信号,把他们置于可能的危险之中。
不要让礼貌至上的观念压制自己的本能。
本能是有原因的,它是我们的个人警报系统,能在事情还没发展成危险之前就给我们提示。
当你不确定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
如果感觉受到威胁,不要害怕表现得无礼。
最坏的情况就是制造了一点小混乱,自己感觉有点傻;但在另一种情况下,你的果断可能会阻止潜在的攻击者,从而救自己一命。
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是否面对过不知道如何回应的状况?有没有人让你不舒服但你为了礼貌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呢?或者你有其他测试他人意图的方法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am-i-overreacting-women-threat/
原文: https://s5.tttl.online/blog/1736296050/